在諏訪湖畔,Epson誕生於壯麗大自然的懷抱。

與諏訪湖生態的緊密關係,是我們營運生生不息的一大動力。任何推動創新產品開發的科技,也應當為環境的繁榮有所貢獻。Epson獨特的省、小、精技術,都在貫徹這項深植我們DNA的理念。我們充滿創造力和挑戰的發展史起源於手錶零件的組裝,如今則已演變為孕育眾多全球首創產品的豐富技術底蘊。

從印表機與投影機,到機械手臂與可穿戴裝置,我們的科技不斷致力於改善全人類的生活品質。Epson在2022迎向成立80週年,而我們承諾將繼續奉獻於社會大眾與地球環境,開創一個永續的未來,並豐富世界各地人們的生活。

小川恭範
社長

精工愛普生株式會社

精工愛普生株式會社於2022年歡慶成立80週年。
我們在此衷心感謝眾多客戶和利益相關者的支持。

坐落於諏訪湖畔,Epson最初是以手錶零件製造起家。公司創辦人在當年許下永不污染諏訪湖的諾言,而我們至今仍承襲這個使命。

自1942年成立以來,Epson持續發揮創造力並挑戰自我,利用獨家研發並精進的省、小、精技術,為全球客戶帶來超乎預期的產品和服務。

於2021年3月,我們修訂了原有的Epson 25長期企業願景,並且開始遵循Epson 25 新長期企業願景進行營運,其中「共創永續發展的豐富社會」被確立我們的理想目標。

回首過去,我們曾致力於透過強大技術實力來創造時代尖端的產品,如今我們展望未來,更期許能善用自身技術來解決社會問題,尤其是聚焦於克服全球環境方面的挑戰。

我相信一家公司的宗旨應當是為社會和員工幸福做出貢獻,而這兩個面向是密不可分的。
當我們好好照顧員工並奉獻於社會,我們的內心將會湧出相應的信心和自豪感,而這份情意將讓我們更有動力繼續為社會貢獻。

我們將持續與眾多利害關係人合作,解決社會問題、實現永續發展,並提升世界各地人們的生活品質。

Epson的旅程

第三章-更準確的時間。

我們為世界提供分秒不差的時間。

一切於1959年,一部劃時代專案的起點。代號為「59A」的專案重新定義了鐘錶,令其脫離機械,進而踏入全新技術的時代。
目標:創造新世代的高精度手錶來改變體育賽事的計時模式,並且領先世界打造第一支石英錶。這項專案的創舉也直接促成了我們「省、小、精」的技術。如今,我們仍懷有著這種引領全球的野心。

這一切都起源於渴望改變世界的夢想。我們參加了機械製錶最高殿堂的賽事—在瑞士舉辦的國際鐘錶比賽。雖然我們在首次問鼎的腕錶組賽事中最終敗北,但這次的經驗也驅使我們持續振奮。而後,在團隊的不懈努力下,我們研發出更加精準的手錶,也因此榮獲多項世界頂尖獎項的肯定。

然而,獎項對我們而言只是雲煙,我們最關心的是—為全人類提供更加準確的時間。因此,我們將獨家的石英技術應用於產品之中,讓全球各地的人們都可以享有我們「省、小、精」技術的成果。如今,這項專利技術已經遍及全球,精準地為所有人報時。我們相信時間不專屬於任何人,而每個人都有權享受絲毫不差的精確度,隨著數十載的時間流逝,不變的是我們對於「省、小、精」技術的追求。

全方位鐘錶製造成就最高精準度的挑戰
「省、小、精」就是解答。

「省、小、精」背後的理念與展望。

精工愛普生的理念是透過能節省能源、時間、精力和空間的技術來創造和製造新產品。

與現今的鐘錶相比,20-世紀中葉的鐘錶耗能更多、體積更大且並不準確。我們的目標即是設計出更小、更精準、更高效的手錶。

後來,Seiko新研發的手錶不但帶來更多便利,還讓人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愛普生員工不斷精進著這些「省、小、精」技術,提升產品與全人類生活的品質。

1945年後,大和工業(Daiwa Kogyo)以及1959年併入諏訪精工社(Suwa Seikosha)的第二精工社(Daini Seikosha)旗下諏訪工廠,開始共同全面投入手錶的生產。1959年,公司旗下一群優秀的工程師開發了日本第一隻原創腕錶—the Marvel,其高準確性和高品質讓日本各界大受驚艷,Marvel更在當時通商產業省所主辦的「國產鐘錶品質比較審查」中,包辦了最優秀前五名的位置。


1958 年,精工愛普生在「國際鐘錶品質比較審查」中稱霸前九名,而我們卻不滿足於現狀,因為我們的目標是—成為立足世界的頂級品牌。

「59A」專案和全球第一隻石英腕錶的誕生。

被公司內部稱為「59A」專案的產品,其誕生代表著「省、小、精」技術劃時代的起點,更對製錶產業帶來革命性的改變。

「59A」專案名稱中的「59」,代表著1959年,而英文字母「A」則標註了專案的重要性。59A專案的前身始於三項提案:第一,是由其他公司領先的電子音叉手錶領域;第二,是採用電動平衡輪的手錶第三,則是石英計時器,該設備在當時的體積約等同於一個儲物櫃大小。

由於前兩個提案都存在著嚴重弱點,因此公司決心全力研發石英計時器而這一個決定也改變了世界鐘錶製造的發展史。雖然我們研發出的第一款石英鐘錶仍是桌上型時鐘的大小,但也令公司的手錶在定義全球計時權威的瑞士納沙泰爾天文台競賽(Neuchâtel Chronometer Competition)中嶄露頭角。隨著不斷努力縮小尺寸和提高精準度,公司也在航海天文鐘錶和錶盤組別中獲得獎項,為全世界定義了全新的水準及標竿。在參與天文台天文鐘競賽精進技術的同時,公司更為了南極觀測隊和新幹線列車等實際應用,進一步縮小鐘錶尺寸並提升耗能效率。到了1969年即 59A專案問世的十年後,Seiko推出了全球第一款石英腕錶,也就是Seiko Quartz Astron 35SQ。

製造自動化和公司擴張推動了廣佈全球的大規模量產模式。

由於高精度製造需要高度協調的流程,精工愛普生在1960年代中期簡化了設計、分工和自動化組裝的步驟。我們現今所提供的自動化解決方案,也就是機器手臂技術,即是起源於當時的製造技術。1983年精工愛普生開始對外銷售精密組裝機械手臂,到2009年已發展有成推出了6軸機械手臂,成為小型零件精密組裝應用的最佳性能選擇。

隨著鐘錶業自動化的發展,精工愛普生成為腕錶生產的全球領導者。

技術的存在是為了服務所有人,而非少數人。

精工愛普生持續研發石英鐘錶技術,亦不斷追求機械錶精度的改進並在納沙泰爾天文台競賽中與世界各大品牌相互砥礪。1964 年Seiko將推出的第一款機械錶報名參賽,但僅名列第144名。

不過,如此令人沮喪的結果反而激發了公司的潛力,在 1968 年的日內瓦天文台天文台計時賽中,Seiko在機械腕錶組別中名列前茅驗證了我們在精密技術領域的成就。該次共同獲獎人包含中山恭子(Kyoko Nakayama) ,是第一位獲得當代大師級工匠。(Contemporary Master Craftsperson)稱號的女性,亦是在該比賽歷史上第一位入圍並獲得調節者獎項的女性。

高精度競賽與商業產品本質上差異甚距,愛普生將用於開發消費性鐘錶的技術和能力,體現在公司自創品牌Grand Seiko,向更多人提供更好的產品。

我們沒有私藏這項「省、小、精」技術,為少數人提供高品質的鐘錶相反的,我們與世人共同分享這項技術,讓每個人都能享受世界級高品質的精準鐘錶。最終,這項由日本研發的石英鐘錶技術,被廣泛的傳播到世界各地,讓所有人的手腕上都配有精準的時間。

時至今日,精工愛普生仍堅信,單單依靠技術並不能解決問題,但透過員工的專業價值卻可帶來解方。

「省、小、精」技術不僅減輕了對環境造成的負面影響,我們的企業理念更是被發揚光大,讓每位員工以及世界各地的人們都獲得了對未來的信心和希望。